打破信息壁垒 · 降低融资成本 · 打造生态金融
财政金融合力稳投资
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。近期,一系列财政、金融政策接续出台,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,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。
通堵点,支持项目资本金及时到位。今年以来,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资本金与需求出现差距,影响了开工建设。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共同发力,补充项目资本金,疏通了这一堵点,撬动更多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。
增投入,专项债早发快用实效明显。今年以来,财政部门加快专项债发行、使用节奏,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。截至6月末,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.41万亿元,上半年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共支持超过2.38万个项目。其中,各地共安排超过24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。
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创新工具加速落地。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,运用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工具,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,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,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。不到一个月,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基金公司,并完成首批资金投放。创新金融工具与调增的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形成组合拳,支持更多项目资本金到位,推动社会资本跟进,形成项目实物工作量。
如何确保有效投资?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做出部署: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,支持的项目要符合“十四五”等规划,既利当前又惠长远,主要投向交通、能源、物流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,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弥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等。
“要更好提升投资的有效性,选择什么样的项目非常关键,利当前和惠长远是投资项目的取向。”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沈继奔说,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要加大对重点区域、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支持。
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支持。沈继奔说,上半年,中西部投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,东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今年会区投资降幅收窄,这些地区下一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。比如,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与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衔接,能够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、推动各类要素畅流和提升配置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加大对重点领域项目的支持。沈继奔认为,应在网络型基础设施、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。比如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,“新基建能够极大地促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为中国经济持续创造源源不断的新动力,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要做国家新产业新动能的孵化器。”
稿件来源: 人民日报